close

 被列為一級古蹟的二沙灣砲台,初建於道光20年(西元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時期,由台灣兵備道姚瑩受命興建,當時設於二沙灣海邊。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軍攻入雞籠,二沙灣砲台毀於法艦砲火之下。後為劉銘傳所重建,並把砲台位置移高至二沙灣旁的山崗上(現址)。二沙灣砲台腹地廣大,雖然地勢不高,視野卻不差,可惜在戰火和歲月的洗禮下,兵舍營房和彈藥庫等軍事建築僅留下斷垣殘壁,現在只剩城門還屹立不搖。而城門上方的石刻題字 :「海門天險」,正是二沙灣砲台別稱的由來。


           
前往二沙灣砲台,可分為山線和海線。走山線,可從基隆交流道下國道1號,往2號省道(濱海公路)方向行駛接中正路,遇信二路右轉,再左轉壽山路續行,經中正公園後沿路標指示前行約1.5公里,即可至海門天險,道路兩旁均可停車。或是走海線,從基隆交流道下國道一號後,接2號省道(濱海公路) ,於2號省道約64公里處可看到海門天險入口(無停車位),順著階梯沿著「砲台古道」往上走,不用十分鐘即可到達。



二沙灣砲台有兩處砲盤。東砲台區有一仿造的八英吋阿姆斯壯後膛鋼砲,巨大的砲管看起來威震八方,但是跟實物比起來是粗得誇張些。實物則安置在二沙灣砲台旁的役政公園內。



營區內還保留著古井,以人字砌法建築,施工難度較高。



北砲台區另有一仿造的4.7英吋的阿姆斯壯後膛鋼砲,一旁的彈藥庫採半地下室形式,圍牆則採回字型設計,可減低敵人砲火威力。正對砲位的圍牆開了拱形窗戶做為遞彈孔,兼顧實際作戰需求。



北砲台前方的圓形機槍陣地放著一尊仿製的前膛鑄鐵砲,裝飾著砲盤區,供遊客拍照。



從機槍陣地前方俯瞰基隆港,近距離觀察貨櫃輪進出作業。由此處可遠眺基隆港口外,居高臨下,劉銘傳選的砲台新址遠比原來岸邊的地理位置好多了,可同時扼守著基隆港內外,不負海門天險之名。



通往營區的石階頗有古意,也相當寬闊,以利官兵迅速上砲盤區就戰鬥位置。不過石階級深不足,也長了些青苔,下階梯得格外小心。二沙灣砲台的配置方式採抱山式,砲台座落於山頭。營舍位置則利用山谷坳地,背對於海,又有山丘阻隔海上砲火,隱蔽性高,除非敵砲以極大的仰角射擊,不然絕難擊中營盤區。



營舍只留下矮牆,營牆採人字工法,並以順砌、丁砌交替收頭。



海門天險的城牆是二沙灣砲台保留最完整的建物,採英式砌磚。兩旁的雉堞(城牆用磚砌之凹凸狀短牆,以利士兵攻防)往外延伸,護衛著營區入口。

經歷中英鴉片戰爭和清法戰爭的二沙灣砲台,飽受戰火洗禮。營區三座「河南銘字中軍」古墓(立於光緒十六年,西元1890年),和砲台下方中正路旁的「法軍公墓」和「民族英雄墓」,默默地躺著從法國和中國來的士兵,生前為自己的國家而戰,死後卻在異地比鄰而居,一起見證台灣的這段歷史。

日期:2012.10.13.

參考資料:

1.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76)- 基隆.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基隆失守答辯
2. 基隆市駱駝志工協會 - 海門天險

延伸閱讀(基隆市砲台):
1.
[基隆市]大武崙砲台+大武崙山基點
2. [基隆市]獅球嶺砲台
3. [基隆市]獅球嶺東砲台、西砲台
4. [基隆市]白米甕砲台
5. [基隆市]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vid 的頭像
    David

    小三口的窩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