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次聽到紙教堂(Paper Dome)時,只覺得這只是一個譁眾取寵的有趣建築,主要目的是增加觀光收入。那時並不知它的背後,竟發生了這麼多的故事。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神戶市北部的野田有70%的房屋倒毀,包括該區的鷹取教會也化為焦土。擅長紙管建材的建築師坂茂,想到這個可用較少資金和快速組裝的方法,來重建居民的信仰中心。在募集了日幣一千萬元和三百多位義工的投入下,紙教堂誕生了。

2005年,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廖嘉展董事長受邀參加阪神地震十週年紀念,在得知Paper Dome即將功成身退時提出將它移至台灣的構想。一句口頭承諾,最後花了廖嘉展兩年時間,外加募款新台幣二千二百萬元,才為這個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找到新家。



花費巨資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卡在地點。希望重建的地方腹地夠大,以便能做更完整的規劃。在經費的限制下,地勢較低、又容易積水且環境潮濕的埔里鎮桃米里,便成為不得已的選擇。



在整地的過程中,積水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重建團隊。最後他們反向恩考,既然趕不走,乾脆就讓水留下來。除了墊高紙教堂的地基,刻意留下的水池也可以當作排水的緩衝區;預留水路,在淹水過後,就可加速排水。紙教堂旁的濕地,反而讓這個景點增色不少;豐富的生態,使這裡更加熱閙。



與其徒勞無功地與低潌濕地對抗,不如好好利用此項特色。紙教堂不再只是一座讓遊客駐足五分鐘的建築,大人們可悠閒地在一旁喝下午茶欣賞美景;廣大的腹地,可讓孩子們留連忘返。



一旁的C型鋼構建築,簡約大方,可供遊客在此享用下午茶和休憩。



除了如馬戲團帳棚般尖尖的帆布屋頂,和四週防下雨、水氣的壓克力外層板以外,Paper Dome可是名符其實用紙搭建的教堂。



紙教堂是由58根高5m、直徑33cm、厚15mm的紙管圍成的橢圓形場地。羅馬式的列柱比想像中堅固,材質密實的紙管,相對於木材也較不易燃燒。圓筒狀的長椅,每張可同時坐五人,坐起來感覺穩固但並不舒適,牧師講道可得快一點。



入口附近的紙鋪裡販賣許多精緻的紙製紀念品,送禮自用兩相宜,可用NT$50元的入場卷抵消費。



用心佈置的紙鋪入口,會讓人忍不住進去瞧瞧。裡面販賣的大部份應是埔里本地製作的紙製品,來這裡可別忘了順便幫地方拼經濟。



本來想買一些紙製禮品,不過一看到點心,卻馬上移情別戀。香蕉蛋糕有Home Made的味道;Cheese Cake則香濃可口,非常好吃。時刻已接近傍晚,在這裡悠閒地享用下午茶並吹風乘涼,竟然有待在庭園咖啡屋的感覺。



走到一旁的小山坡上觀看紙教堂全景。可惜馬上就要離開了,不然晚上的景致可另有一番風情。

待續......

羽帥哥的畢業旅行:

1. 2009.05.23. 暨南大學+親水公園
2. 2009.05.23. 紙教堂(Paper Dome)
3. 2009.05.24. 佳園渡假山莊
4. 2009.05.24. 三茅屋民宿
5. 2009.05.24. 三育基督學院
6. 2009.05.24. 埔里酒廠


日期:
2009.5.23.

參考資料:
1. 新故郷文教基金會
2. 商業周刊-alive優生活177期:全球唯一紙教堂
3. 桃米生態村
4. 桃米生態村自然保育及生態旅遊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vid 的頭像
    David

    小三口的窩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