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來這裡,並不是要培養孩子的藝術欣賞能力,而是因為「朱銘美術館」於今年9月19日邁向開館11週年,為了擴大慶祝,凡九月出生的民眾,只要出示證明,皆可免費入館。我們一家三口就有兩位生於九月,既然得知這種好康的,當然得湊一下熱鬧,順便看看能不能因此而沾染一點藝術氣質。
前往「朱銘美術館」,可從國道3號基金交流道萬里出口下,沿2號省道往金山、萬里方向行駛。過金山市區後,於2號省道39.7公里處左轉進入山區小路,循美術館指標即可到達。
如藝術公園般的「朱銘美術館」,原本是朱銘為了存放大型作品而買地整地,結果卻發現這些雕塑品立於大自然山林之中反而別有韻味,因此下定決心打造了這座美術館。
除了朱銘的作品外,朱銘長子朱雋的作品「拉鍊系列」也在園區中展示。上圖為該系列的「拉鍊荷花池」,半開的拉鍊由鑿割處理過的石頭所組成,藝術結合地物地貌,很自然地融入四週環境,看起來多了些趣味性。
我家小朋友看到朱銘的「人間系列 」-- 三軍,也忍不住來個立正敬禮。
觀賞看藝術品對一般的小朋友來說會有點枯燥,幸好園區腹地廣大、景色優美,我家羽帥哥也不時到處做怪,看到海蒙果便撿起來當足球一路踢,頑皮的模樣被偷偷地入鏡(上圖背景為太極廣場)。
朱銘「太極系列」作品知名度高,也最能代表其藝術風格。創作當時,為了能實現外表留有木刻紋路的大型作品,發現以青銅為材料,翻砂鑄造來製作這些雕塑品最適合,也最能表現。這些創作以簡單的刻劃營造出不凡的氣勢,連藝術門外漢的我都能感受到以靜制動的美感。朱銘的作品以簡馭繁,充滿鑿斧痕跡(指不加修飾的木刻痕跡)卻又能適切表現出主題的精、氣、神,令人不由自主聯想到金庸神鵰俠侶中,形容玄鐵劍法的一句話 --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大家最熟悉的作品 -- 「單鞭下勢」,還可以看出其形;較後期的「太極拱門」(上圖左下角)則昇華到另一層次,只呈現其意。
p.s. 「太極拱門」是由兩人對招的太極推手演化而來.
上圖:「人間系列 -- 科學家」。
整個園區不時可看見藝術品融入自然景觀,週邊設施結合休憩功能,非常適合親子共遊。比起窩在室內美術館內吹冷氣,在藍天白雲、層巒疊翠的開放空間觀賞藝術品可更加宜人(只是夏天得注意防曬)。
進入「藝術長廊」,兩旁水泥牆上盡是塗鴉,原來這裡變成一個創作空間,開放給新一代藝術工作者恣意揮灑(上圖)。
要小朋友乖乖地參觀藝術品可比登天還難,幸好一個相機就可打發時間,還可以讓小朋友透過鏡頭來觀察這些創作。上圖所有照片可都是寶貝兒子所拍的。
美術館本館外觀特殊,館內陳列著朱銘早期的木雕作品為主。若對朱銘建館的心路歷程,和大型藝術創作的製造過程想要深入了解,推薦去放映廳觀賞相關影片。
在回服務中心的路上,對於自己因貪小便宜而來到這裡的心態深深懊悔不已。這裡每一寸土地,都可看出館方用心規劃和整理,展覽館和藝術品的維護,也需要不少人力物力。就連餐飲部份,看起來也相對物美價廉,不會刻意提高價位。如果這個適合親子共遊的好地方要永續經營,可不能光靠出售藝術品來籌募經費。明年,我們一定會回到這裡,並且非常樂意地付出三張門票的參觀費用。
日期: 2010.09.26.
參考資料:
1. 朱銘美術館(官網)
交通路線
- Nov 26 Fri 2010 21:21
[台北][金山]朱銘美術館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