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週末中午大學同學會在台北公館舉行,不過來一趟台北只吃一頓飯似乎太不划算,想起格友clare爸上個月「臺北自來水園區清涼消暑」一文,乾脆順道去「自來水博物館」一遊,還可以帶寶貝兒子玩玩水。「自來水園區」早上九點即開放入園,依我們的習慣,當然要趁早人少時先玩個水;到中午就吹吹冷氣避避太陽,與老同學閒話家常;下午再去「自來水園區」裡的「觀音山步道」走走(可在售票口在手背上蓋個印章便可一天內不限次數進出),這樣就不會浪費來回台北一趙的油錢。
「自來水博物館」建於1908年,原名為「臺北水源地唧筒室」,每日出水量20,000公噸,可供十二萬人用水。當時是臺灣總督府特別聘請的英國人威廉巴爾頓( William K. Burton )建議在公館觀音山腳下新店溪畔建取水口,以引取原水;在觀音山麓設淨水場,進行淨水處理,再將處理過之清水,以抽水機抽送至觀音山上之配水池,藉由重力方式自然流下,供應住戶日常用水。1977年,因新店溪下游污染嚴重,取水口移至上游的青潭堰,唧筒室便完成「抽取原水、輸送淨水」之使命,功成身退。自1908創建迄今己有一百年的歷史,1993年六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因年久失修,民政局於1998年斥資八千萬,修復唧筒室外觀和週邊設備,才成為現有的「自來水博物館」。
「自來水博物館」主建物造型古典優雅,為歐洲文藝復興後期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可想而知,這裡已成為新人拍婚紗照的熱門場所,還有不少外拍團體也愛往這兒跑。
希臘式的建築外觀宏偉,山形牆上的雕飾繁複精巧。正面一排圓柱,為「愛歐尼克柱式」(Ionic Order)。其特徵為柱頭(Capital)上一對向下捲的渦卷(volute),是從羊角或鸚鵡螺得到靈感。不過「自來水博物館」的柱身(shaft)少了24條凹槽(Flute),算是簡化版的「愛歐尼克柱式」。
長弧形的巴洛克風建築倒是蠻特別的。綠色的木窗櫺整齊地對外開放,可使博物館內的空氣有效對流,裡面可是沒有冷氣可吹的呢。
「自來水園區」裡的幾個角落。
左上圖為思源街和汀洲路三段路口的大門,可直接通往公館遊客服務中心(原水霧花園)。
右上圖為巴洛克風的廁所,可惜忘了進去參觀一下。門口的圓柱為羅馬的托斯坎柱式(Tuscan Order),此柱式為希臘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的改良簡化版,省略了柱身的凹槽,且加上了柱基(Base)。
左下圖為園區小火車,一人NT$10,不過需湊滿十人才會發車。
右下圖是寶貝兒子在催把拔趕快去玩水,因為天氣真的很熱!
博物館內陳設了好幾台大型的抽水機組設備,包含馬達和水管。復古的外形真的很有味道。
唧筒室的幾個角落和配備。
「噴泉庭園」入口的大型管材,當成雕塑品用來造景也挺不錯的。
「噴泉庭園」區的長廊,底下有長凳可供遊客休憩。
「噴泉庭園」當然會有噴泉嘍,開放式的噴泉可供小朋友在裡頭玩耍消暑。
「水鄉庭園」是小朋友的最愛,不到十點就人滿為患。便宜的票價吸引了大批父母帶著小孩來玩水,真是放假的好去處。
我家羽帥哥當然也愛玩水。夏天就快過完,再不玩水就快沒機會啦。
下午第一站為「消壓塔觀景平台」。消壓塔主要功能為調節離、尖峰用水,並調整公館加壓站的穩定進水。
消壓塔頂為觀景平台,可遠眺永和市區。圖中紅色拱橋為「永福水管橋」,與一旁的永福橋緊緊相鄰。橫向的高架橋為水源快速道路。
從消壓塔另一頭小徑可通往「管林雕塑區」。圖中可見水源快速道路如長龍般地延伸至新店,還可依稀看到福和橋。
「消壓塔觀景平台」的view真的不錯,本來想放慢腳步在這兒欣賞風景,不過雲層越積越厚,看來得加快腳步走完「觀音山步道」。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場大雨還是把我們一家三口困在「管林雕塑區」一個多小時。
未完待續......
日期:2008.08.14.
參考資料:
1. 自來水園區官方網站 - 自來水博物館
http://waterpark.twd.gov.tw/museum/museum.htm
自來水園區官方網站 - 園區位置(地圖)
http://waterpark.twd.gov.tw/map.htm
2.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 自來水博物館(台北水源地唧筒室).觀音山蓄水池(含地圖)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309.html
3. Wikipedia - Classical Order(希臘柱式)
http://en.wikipedia.org/wiki/Classical_order
4. 國立台灣大學網路教學課程 - 古希臘建築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th9_1000/open-07-broadcast.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