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有機會去「獅球嶺砲台」一遊,除了可順道去東、西砲台看看遺跡,可別忘了還有獅球嶺隧道可參觀。從西砲台走至獅球嶺隧道不用十五分鐘;若開車前往,沿基隆市崇德路走到底便可到達。
 
獅球嶺隧道(劉銘傳隧道)為台閩地區三級古蹟,是劉銘傳建設台灣時所興建。全長235公尺的獅球嶺隧道為台灣第一座鐵路隧道,具特殊的歷史意義。

獅球嶺隧道_01.jpg
進入隧道規定要戴安全帽,入口處會擺上一箱。台灣畢竟位於地震帶,在一百多歲的老隧道裡到處亂晃還是安全最重要。


獅球嶺隧道_02.jpg
上圖:獅球嶺隧道北端入口。
獅球嶺隧道於光緒14年(西元1888年)開始動工,施工的工匠多徵調兵工,並聘請英、德工程師擔任顧問。因隧道內部地質複雜,北段為堅硬的岩石,南段卻為濕軟的土質,開鑿極為困難。短短的235公尺,直到光緒16年(西元1890)才完成,共耗時三十個月。


獅球嶺隧道_03.jpg
上圖:隧道北口不斷有山泉水從石壁流下,四週岩石長滿青苔,透露著些許蒼涼。
北口入口處的這一段為利用天然砂岩鑿成,高度異常高聳。原來當時為了儘早完工,同時從南、北端同時開挖。但是因高度訂定錯誤,南北兩端無法銜接,只好又降低北口地平線的高度,才順利完成連結。入內十多公尺仍可看見修改痕跡,北端岩壁頂比南端石拱高出一公尺以上,可知當時誤差多大。


獅球嶺隧道_04.jpg
上圖:因隧道彎曲,所以剛開始看不到出口。
日治時期,為了改善原來鐵路急速爬坡及轉彎的缺點,決定變更部份路線。期中竹仔寮隧道則用來代獅球嶺隧道,從通車算起,這個隧道僅僅使用七年又七個月。


獅球嶺隧道_05.jpg
上圖:在陰森森的隧道走久了,心裡不免地毛了起來,幸好南端出口終於透出光明。
除了北口一小段為天然砂岩鑿成,其餘皆為磚、石拱交替使用。原因未見於相關文獻,具推測可能是遇軟土層時則施以石拱,遇硬土層時則施用磚拱;也可能是施工步驟所造成的結果。


獅球嶺隧道_06.jpg
出了隧道南端便進入了空軍八堵油庫的腹地範園,有圍牆阻隔,禁止進入,只能由原路回去。


獅球嶺隧道_07.jpg
我家小朋友一看到水就忍不住玩了起來,被把拔當場抓到後不好思意地笑了出來。水溝裡的水大都是從山壁流出來,看起來還算乾淨。


獅球嶺隧道_08.jpg
從隧道南口回望。隧道南口外觀以磚拱砌成,並有劉銘傳題匾額「曠宇天開」四字。


獅球嶺隧道_09.jpg
回到隧道北口的路程似乎變短,不一回兒就重見光明。

獅球嶺隧道應該算是冷門景點,不過裡頭維護的還不錯。入口處有近十張詳細的解說牌,除了記載相關歷史,對於隧道內的硬體構造更有詳細的說明,也為劉銘傳建設台灣留下了具體的紀碌。


p.s. 關於獅球嶺隧道的歷史資料均參考自基隆市文化局所製作的書面簡介資料。

日期:
2009.08.15.

延伸閱讀:
1. 
[基隆市]獅球嶺砲台
2. [基隆市]獅球嶺東砲台、西砲台
3. [基隆市]獅球嶺隧道(劉銘傳隧道)

參考資料:
1.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基隆市].獅球嶺古道.獅球嶺砲台(含東砲台、西砲台) - 有詳細的地圖
   
獅球嶺隧道

    再訪獅球嶺隧道

2. 基隆市駱駝志工協會 - 獅球嶺隧道 - 黃曾祥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隧道 基隆 石拱 砂岩
    全站熱搜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