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野柳,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是因為野柳女王頭是國人耳熟能詳的景點,似乎沒有人沒去過野柳;陌生,是因為對野柳記憶還停留在小學時期,這二、三十年來野柳會不會早已面目全非。直到這次深入野柳岬,才重新認識這個與印象大不同,卻又出乎意料外地令人驚豔的野柳。

野柳岬長約1700公尺,主要岩石景觀面積約2.4公頃。2千萬年前,野柳本來在海底,後來造山運動推擠地表而由海中升起,再經海蝕、風化、板塊運動而成現在的野柳。主要地形為單面山、海岬、海灣、海崖、海蝕溝、海蝕洞及海蝕平台。地質景觀則有蕈狀石、燭台石、薑石、蜂窩石、豆腐岩、風化紋、壺穴及化石。野柳地景非常豐富多變,也難怪去年能吸引超過兩百萬的國內、外觀光客到此一遊。

             
前往野柳地質公園,可從國道3號基金交流道下,左轉接2號省道往金山、萬里方向行駛,於野柳隧道前紅綠燈右轉,循指標即可到達。門票則相當低廉,全票NT$50元,優待票NT$25元。

p.s. 由於2012年野柳參觀人數達270萬人次,為以價制量,以減低對生態影響,加上票價已十年未調,和其他風景區相比票價也過低,近期傾向調漲為100元。



最著名的蕈狀岩區遊客如織,穿梭在海蝕平台上的蕈狀石林中,而A咖女王頭當然炙手可熱,得依序排隊才得以一親芳澤。這裡並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在人潮中參觀之後便往野柳岬方向前進。



野柳岬步道起點為「瑪伶鳥石」,從這裡步道分為山線和海線,其終點殊途同歸。山線又分可稜線步道和山腰步道,而稜線步道視野良好,又可欣賞西北側海崖景觀和單面山景色,當然是最佳選擇。不用二十分鐘即可到達位於鐵塔的野柳岬山三角點。野柳岬山,海拔93公尺,有一顆二等三角點基石。



鐵塔下方附近為純白的野柳燈塔,飛碟般的圓盤下方有石桌椅供遊客休憩,可在此遠眺基隆嶼和北海岸景色。



從燈塔往野柳尖端續走,約十分鐘即到達終點二十四孝山頂的涼亭,其一側為海崖,景色甚為壯麗。



從涼亭有步道直下通往野柳東南側的海蝕平台,一路居高臨下,視野良好,地質和海洋景觀一覽無遺。



野柳岬步道一路走來除遇見一批賞鳥單眼砲兵駐守林中,幾乎不見什麼遊客。直至佈滿燭台石的海蝕平台,才見到一些釣魚客。在這裡完全不會人擠人,加上高品質的山海景相伴,步道走起來特別輕鬆愉快。



從二十四孝山往下至海蝕平台的步道建造得非常巧妙,從上往下走,步道路跡明顯,但從海蝕平台往上看,步道階梯卻隱身於岩壁之中,相當自然地融入背景裡,完全不會破壞天然景觀。當然,從海蝕平台過來的遊客通常就不會發現這條通往山上的小徑。



二十四孝山的蕈狀岩規模雖然不大,但人煙稀少,可自在徜徉於石林之中。當日天空是不可思議的藍,乘上海天一線的美景,真是令人讚嘆不已。



一路沿著海蝕平台往回程方向走,身處奇特的地質景觀,彷彿踏進了荒涼的外星世界。



海蝕平台的終點為情人洞(海蝕洞),可入內一探究竟。深度雖然只有十多公尺,規模也遠不及基隆的仙洞巖和佛手洞,還是感受得到大海日積月累融蝕岩壁的威力。



在蕈狀石林間,偶而可看到呈五瓣狀的海膽化石(沙錢類)。細緻對稱的紋理,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雷射雕刻出來的裝飾物品。原本白色的化石,被海水中的氧化鐵染成漂亮的紅褐色,加上斑駁的表面,差點誤以為是剛出土的手工藝品。

這次來到野柳地質公園有了全新不一樣的感受,得天獨厚的環境,果然名不虛傳。然而,吸引了大批人潮,卻也加速了破壞。雖然建築了許多人工步道和高架木棧道,還是無法減少遊客行走造成蕈狀岩區裡的海蝕平台毀損。在熱門區域,沈積岩表面的風化紋,岩石節理明顯磨損,所產生的沙粒經遊客採踏又造成惡性循環。女王頭頸項似乎比印象中更加修長,看起來也快支撐不住沈重的頭部,雖然有維護人員阻止遊客的直接觸摸,但恐怕也無法維持天長地久。感覺遊客都儘量小心行走必免損害到蕈狀岩,但無可避免地,人潮對環境的影響比大自然的風化作用還更為直接。並不是鼓勵大家不要去野柳,而是覺得世界變動很快,需珍惜當下,因為二、三十年後,可能又是一個不一樣的野柳。

日期:2013.01.31.

參考資料:

1.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461) - [台北萬里].野柳岬山
2.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 野柳地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vid 的頭像
    David

    小三口的窩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